校园动态
【喜讯】学校学子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决赛斩获15个奖项
发布时间: 2025-05-21
浏览次数: 235次
发布部门: 团委
撰稿:高士然,蔡怡涵,温欣
摄影:
初审:梁颖琪
复审:高士然
终审:陈殿藩
5月17日至5月19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社会科学院、肇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肇庆学院顺利举办。我校始终将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向,自大赛启动以来,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经过学生自主申报,二级学院评审,共有53个项目团队入选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决赛,最终经校赛评委推荐18项作品进入省赛,并在终审决赛中取得二等奖5项以及三等奖10项的佳绩。
珠海科技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获奖情况
自大赛启动以来,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号召,聚焦老龄化治理、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升级等社会热点,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共有53个项目团队入选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决赛,最终经校赛评委推荐,共18项作品进入省赛复赛并在决赛中取得佳绩。
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赛比赛现场
赛事期间,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校长黄学寿亲临大赛现场,与参赛学生亲切交流,对参赛队伍表示肯定,并表示每一支参赛队伍都展现了珠海科技学院学子扎实的学术素养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参赛队伍合照
历经两日高强度竞赛,我校参赛团队在指导教师全程引领下,凭借创新思维、专业素养、社会关切与责任意识,秉持严谨态度深耕赛程,以系统性实践与多维视角雕琢项目细节,力求每个环节尽善尽美。
其中,二等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基于微表情跟踪和自动化RASS 评分的智能重症监护系统研究》,团队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因交流障碍导致的疼痛评估滞后与不精准问题,通过整合微表情识别技术与自动化镇静-躁动量表(RASS)评分系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套非接触式智能监测系,用于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疼痛程度。该系统能够持续追踪患者疼痛及情绪变化,并在检测到异常指标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疼痛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优化了重症监护环境下的诊疗流程,为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优化护理流程并减轻医护负担。
《基于微表情跟踪和自动化RASS 评分的智能重症监护系统研究》团队合照
二等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双创益农——基于海洋甲壳资源的几丁寡糖创新开发及其农业植保领域应用研究》,双创益农团队致力于几丁寡糖生物刺激素的研发与应用,其核心技术为研磨式超微粉碎技术。团队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有效防控病虫害,促进果树生长,相关成果已获得地方政府认证。研究发现土壤肥力差异对施用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团队已着手针对不同肥力农田开展配比优化试验,旨在建立精准施用模型,为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双创益农——基于海洋甲壳资源的几丁寡糖创新开发及其农业植保领域应用研究》团队合照
二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护胚先锋——自动鸡胚疫苗注射机领航者》,针对禽类疫苗人工接种效率低、精度不足等行业痛点,护胚先锋团队成功研制出全自动鸡胚疫苗注射设备。该设备基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可实现鸡禽胚胎疫苗的精准注射,完成免疫接种流程。经测试验证,系统在注射精度、操作安全性、设备适用性及作业效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注射方式。团队将持续推进禽用免疫设备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通过完善产品矩阵和拓展市场应用,致力于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禽类疫苗免疫设备体系。
《护胚先锋——自动鸡胚疫苗注射机领航者》团队合照
二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高灵活性智能调控无线充电装置》,针对AGV/AMR等移动设备充电需求,团队研发了智能调频无线补能系统。核心技术基于锂电传输器+超级电容器稳流架构,结合毫米波雷达检测与自主高精度对准装置,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动态无线充电。该系统通过实时追踪接收端位置并智能调频,支持单发射端可适配多类型设备;超级电容稳定大功率输出,形成地埋式锂储充电站,实现设备“边工作边充电”。配套运维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充电状态,降低安全隐患。
《高灵活性智能调控无线充电装置》团队合照
二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纳锋科技——打造中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领军者》,本项目通过自主研发“酸溶纯化-界面强化-活化改性”技术体系,成功制备高性能AB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显著的轻量化和高精度特性,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0%,同时实现电磁屏蔽性能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提升40%的技术突破。实验数据表明,该复合材料可满足5G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系统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多领域应用需求。该研究成果为国产电磁屏蔽材料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纳锋科技——打造中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领军者》团队合照
此外,我校在本届竞赛中共有10个项目荣获三等奖,研究内容覆盖人工智能、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数字治理、医疗健康和智能装备等多个前沿领域。获奖成果集中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特色产业经济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研究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将深度学习、空间分析、产业经济等专业理论与方法创新性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不仅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更凸显了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实践价值,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我校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动力,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此次大赛的丰硕成果,正是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的生动缩影。未来,我校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以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让青春智慧在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