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喜讯】学校多项科研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
发布时间: 2024-08-13
浏览次数: 5020次
发布部门: 科研处
撰稿:科研处
摄影:
初审:靳艳虹
复审:张振宇
终审:赵成国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24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评审结果。我校共获批14项,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项、创新团队项目 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项、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重点领域 2项和高等教育专项 9项。本年度获批立项数量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团队项目获批立项数量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珠海科技学院2024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公示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申请人 | 学院 |
1 | 智慧大健康软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刘衍珩 | 计算机学院 |
2 | 植物源天然产物功效成分与产品研发创新团队 | 创新团队项目 | 胡文忠 | 生命科学学院 |
3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国际化重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研究基地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李俊江 | 商学院 |
4 | 集群传感器暂态行为深度识别及失效预测方法研究 | 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重点领域项目 | 黄景德 | 智能制造与航空学院 |
5 | 精准调控聚酰亚胺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性能长寿命锂离子电池 | 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重点领域项目 | 宋佳隆 | 生命科学学院 |
6 |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实现机制研究 | 高等教育专项 | 王立群 | 文学院 |
7 | 物流类专业产教融合促大湾区产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研究 | 高等教育专项 | 刘翠翠 |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
8 | 应用型建筑学专业课程助力香山地区百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 高等教育专项 | 周伟强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9 | “内卷化 ”视角下大学生就业焦虑对职业结果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 高等教育专项 | 余育礼 | 商学院 |
10 | 基于项目制的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型课程设计 | 高等教育专项 | 万玲 |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
11 | 基于知识图谱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准化教学模式探究 | 高等教育专项 | 朱云 | 计算机 |
12 | “低空经济 ”背景下航空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高等教育专项 | 栾兰 | 智能制造与航空学院 |
13 | 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研究—以珠海科技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为例 | 高等教育专项 | 黄景德 | 智能制造与航空学院 |
14 | 面向创新性物流人才“产学研训创 ”一体化协同培养路径 | 高等教育专项 | 刘礼金 |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 |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主要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需求,积极聚焦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技术或社会问题,聚焦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理论、学术前沿开展研究,旨在加快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为我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刘衍珩教授牵头申报的智慧大健康软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通过整合区域内的优势学术和产业资源,以智慧大健康为研究对象,建立拥有海量数据源和高效数据分析方法、开放合作、产-教-研一体化良性循环的健康大数据研发平台;建立在大健康领域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和产业化应用团队,目标成为中心所在区域的智慧大健康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李俊江教授牵头申报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国际化重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研究基地是为贯彻落实中央会议和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重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国际化重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国际化重构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建言献策。
胡文忠教授牵头申报的植物源天然产物功效成分与产品研发创新团队将以药学、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知识为手段,以药食同源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开展植物源天然化学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植物源天然产物化学组分功能性与安全性研究;药食同源功效物质挖掘与保健食品研发。团队致力于以植物源天然药物、功能食品开发利用为核心,推动生物医药企业技术进步,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加强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以上科研项目的立项,反映出我校在科研建设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产生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助力学校双评估工作,为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