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学校党委书记、理事长廖立国教授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发布时间: 2023-03-23 浏览次数: 5512 发布部门: 党委宣传部
撰稿:林悦、钟益文 摄影:新媒体中心 初审:陈宇 复审:汤义和 终审:郑润真

3月22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理事长、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022级1班班主任廖立国教授到图书馆西区一楼报告厅,为班级同学们讲授了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彰显青春担当”的新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召开新学期班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申永东,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学寿,教务长兼教务处处长李江蛟,学生处处长高英杰,健康学院副院长陶晓宇,实验室主任钟梦琪,辅导员陈殿藩、林树苗参加活动。

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活动现场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高质量完成学业,进而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廖立国强调,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指出,作为大学生应通过培养一定的精神品格及人格特质适应高质量发展,并从实践的维度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助推高质量发展。

廖立国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获得高质量发展能力

“所谓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各班级的班风等各方面。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是一股热劲、冲劲,同学们使劲儿了,就形成了一股能量,‘气动成风’,最终也就形成了学校的学风。”廖立国强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保持干劲和冲劲。大家唯有“求知若渴”,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能力,进而有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正所谓,有所求才有所应,有所应才有所学。同学们的成长成才要靠学校提供的条件支撑,但更要靠个人努力。”廖立国指出,学校近期获批设立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投入约3000万元建设大健康产业学院和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组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积极筹办老年大学,并投入4亿元建设含健康学院教学楼的国学院,目的是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人才。“一所大学的责任和担当,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想要求得突破没有捷径,必须扎扎实实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大家也要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所需,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保持平稳心态,在求索创新中做到知行合一

“同学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廖立国引用了王明阳老先生提出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精神内涵,并提出,这是知行合一能担当的最好体现。他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而创新完全依赖于人的创造力。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读好有字之书;但与此同时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敢为人先、勇于求索创新。

“就业是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家担心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都是正常的心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保持好一个平稳的心态来看待就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就业工作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保障同学们的实习和就业,帮助同学们找到和自身条件相适应匹配的就业机会。“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稳扎稳打的学业基础和实践积累,再加上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才是帮助你们最后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帮助与被帮助的互动关系中,大家一定能够实现个人价值。”

“要管理好别人的健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管理好别人健康,前提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廖立国指出,青年人要得到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实践本领,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更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大家要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调节好整个身体的状态。”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非常重要,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特别分享了王阳明老先生在临终前留下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遗言,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做个阳光、内心光明的当代大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学业、事业和人类伟业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们,你们只有照顾好自己,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心无旁骛地学懂弄通专业知识,也能让家里长辈安心、放心。”

廖立国为班级同学开班会


思政课结束后,廖立国紧接着为班级的同学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班会。同学们围绕思政课内容,针对专业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疑惑,廖立国一一做了解答。

朱同学:廖书记,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去实现个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呢?

廖书记:一直以来,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引进高端仪器设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等,老师们也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当大家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踏实进取、努力奋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于攻坚克难,便能够很好实现个人的高质量发展。如此一来,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更加显著,服务社会的能力有效提高,自然也能获得“高质量发展”了。

梁同学:廖书记,当前国内正在大力推行健康管理,请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什么阻碍吗?

廖书记:在“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内具备了健康管理的大环境。但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包括了对个人和群体进行的多方面程序。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家的首要任务是要真正理解健康管理的内涵和意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有大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用“真知识、真技能”更好地推动健康管理的发展,进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唐同学:廖书记,我想请问在大学期间如何更好地平衡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

廖书记:当一个人对生活保持浪漫和热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时,是会散发光芒的,生活自然也会充满阳光。但大家千万不能过度沉迷于娱乐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要把所谓的“娱乐”当成补充学习、增加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专业学习中难免会有感到疲惫的时候,建议大家及时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去发掘其它能够触碰“神经”的途径,如运动、唱歌等,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又得到自我提升,为日后的学习、工作赋予更加强大的动力。

李同学:廖书记,我了解到学校正在新建健康学院教学楼,同时也组建了大健康产业学院,请问这可以为我们带来那些实际的作用?

廖书记: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学校立足地方,建设实训基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等,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有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以健康学院教学楼的建立和大健康产业学院的建设为例,除了能为大家完成学业提供更好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助力大家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希望同学们在学懂弄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利用好这些平台资源,努力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最终促进个人的高质量就业。

同学们积极提问

同学们认真听讲


一堂干货满满的思政课,一节生动有趣的班会,让同学们直呼“过瘾”。大家纷纷表示,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本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廖书记在本堂思政课中多次提到的“高质量发展”给她的启发非常大。”班长卓思颖表示,接下来会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习态度,同时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其次,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专业课等课程学习方面精益求精,带动班级的其他同学;还会为自己做好生涯规划,从自身的专业出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主动适应学校及社会发展需要。

团支书黄芷晴表示,廖书记在思政课上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结合大健康行业产业的发展实际,强调应明确目标和规划,保持对健管专业的热爱,坚定理想信念,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外,廖书记还细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在健管专业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该“站稳脚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个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接下来,她一定继续保持干劲、冲劲,使自己有所得、有所获。

“廖书记用紧密围绕专业学习等方面授课,作为班委我也更加明确了班级学风建设的方向。”安全心理委员伍颖琳说,本堂思政课和班会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廖书记对于学风、校风的深刻见解。“我们应该把在课业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真正解决疑点难点;也应当在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带领大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我们会关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为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做好准备。”

梁靖雯同学表示,听完本堂思政课后自身对于专业学习和生涯发展规划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未来,她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一是通过学习课程、参加实践活动和实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二是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