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专业  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定位


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研究智能现象的本质与机理、智能模拟的方法与技术、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应用的新兴学科, 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综合交叉而成。本专业面向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建设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紧缺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全面的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实现和测试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系统;熟悉智能系统应用的各个环节,能够设计智能系统维护、管理与服务方案;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4年,165学分。

知识要求: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奠定专业技术基础;掌握工具性知识,如外语、信息检索等。

能力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领域知识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项目协作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设计、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

素质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法律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实践类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脑与认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

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军事训练、校规校纪与安全教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培养。

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智能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师资队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8名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

所有教师均拥有计算机类或电子信息类专业背景,部分教师是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任教师,还有一些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条件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软件研究所,国际福祉联合研究中心。设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与移动软件设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大数据技术实验室等相关专业实验室,实验用房面积4727平方米,设备总投入2626余万元,拥有服务器、计算机、图形工作站、ARM实验箱等设备达2200余套,其中具备用于机器学习计算的服务器英伟达DGX-1设备。有校外实习基地50多家。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与发展空间。


专业特色


本专业遵循工程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面向应用,通过项目驱动,由浅入深,构建了由基础认知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创新创业性实践三个层面教学活动组成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满足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毕业生能在信息网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科技、教育、医疗、管理、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从事各类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运维、智能化产品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