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专业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定位


软件工程专业依托软件行业,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培养。通过夯实编程技术、数据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开发与测试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重点培养企业级软件、手机移动软件、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软件分析、设计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眼大湾区经济建设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熟悉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基础软件或复杂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具有工程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1.学制:4年

2.学分:165学分

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知识要求: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系统地掌握数理基础知识、工程学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5.能力要求:具备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具有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软件设计、软件构造、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良好的工程素养,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6.素质要求: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法律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应用并重。课程设置上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课程内容强调专业技术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课程授课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与运用,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环节,实现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融合。

2.核心课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软件建模技术、Python 数据分析、Java Web 开发技术、Java EE 架构与程序设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3.实践教学环节:

(1)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军事训练、校规校纪与安全教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Ⅰ-Ⅳ、课外培养Ⅰ-Ⅳ。

(2)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软件设计基础实践、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数据库系统综合实践、Web 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大型软件项目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师资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现有33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比例超过9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比例超过40%)。中青年专任教师2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比例超过20%)。

所有教师均拥有计算机类或电子信息类专业背景,部分教师是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任教师,还有一些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条件


本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软件研究所,国际福祉联合研究中心。设有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实验室、智能数据分析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项目实训平台等支持课程与实训的实验环境。实验用房面积4727平方米,设备总投入2626余万元,拥有服务器、计算机、图形工作站、ARM实验箱等设备2200余套,其中具备用于机器学习计算的服务器英伟达DGX-1设备。有校外实习基地50多家。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与发展空间。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的系统性与实践技能的先进性,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专长的鲜明性相结合,侧重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教学不断线、校企合作深融合”的特色模式,设置特色课程与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在软件系统设计、智能软件开发、互联网软件开发及智能数据应用分析等方向的工程能力。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及项目管理经验,擅长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适应行业技术发展需求。软件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薪资水平高,职业发展空间大。毕业生可在通信、软件、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意媒体等行业及政府部门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荣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