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专业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同时也是珠海市优势学科支撑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该专业拥有2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此外,在“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该专业被认定为六星级专业,此级别为该排名中的最高级别。

本专业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半导体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为基石,重点聚焦嵌入式、智能信息处理及数字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实施渐进式模块化教学培养体系,帮助学生精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致力于为电子信息领域输送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立足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结合广东省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果不仅服务于区域发展,更辐射至全国范围,旨在培育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实践型”电子信息技术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和FPGA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智能信息处理能力,能在电子信息、通信系统和集成电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位与学分

学制: 4 年

授予学位:工学 学士

学分: 165 学分

二、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具备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单片机技术有机融合,开展综合设计、开发及应用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各类问题 。

(三)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

(四)掌握中外文资料的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的能力。

(五)热爱国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既能独立开展工作,又具备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刻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课程体系


一、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主干课程

本专业开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A、通信原理B、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EDA)、ARM体系结构与编程、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SOPC技术基础等课程。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

军事训练、大学生劳动教育I-IV、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I-IV、校纪校规与安全教育以及课外培养I-IV等。

(二)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含专业实验)

金工实习、电子工艺、编程语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专业工程综合设计1(CAD)、电子专业工程综合设计2(单片机)、电子专业工程综合设计3(EDA)、电子专业工程综合设计4(综合项目)、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包括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以博士和硕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5人,其中博士学位8人占比32%,硕士学位14人占比56%,本科学位3人占比12%;高级职称12人占比48%,中级职称8人占比32%,初级职称5人占比20%。

本专业老师都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习背景,专业知识扎实;本专业内的教授、副教授都承担着本科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有可靠保证;本专业还有6名教师具有企业任职经历,实践能力丰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稳定有序。


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广东省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撑实践类课程教学,该中心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

专业所属的EDA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平台,配备VEEK-SOC-III实验箱,提供了Intel推出的片上系统芯片FPGA(Cyclone V器件)建立的强大的硬件设计平台,结合了最新的嵌入式双核Cortex-A9和业界领先的可编程逻辑,满足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设计要求。专业同时还具备以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特色的智能硬件实验室,该实验室可提供多种架构的嵌入式实验平台,具备面向应用的物联网实验环境,可搭建完整的智能硬件系统。专业所属的创客空间可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与创新环境,配备完善的专业创客环境和机器人创新平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土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型实验室作为专业新方向的引领,更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专业更具有高性能单片机联合实验室、PCB与表面贴装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十余间专业基础实验室,为专业基础教学提供了扎实的硬件保障。

该专业在电子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片上系统设计(SOPC)等方面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和科创活动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历届全国及省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蓝桥杯大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可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电子产品、设备的开发、生产、应用与技术管理和工作,也可攻读电子信息类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有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吉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此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客空间三个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平台。

本专业还先后与50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为就业提供了通畅的渠道。


专业特色


一、专业特色

学科交叉优势显著:深度融合电子工程、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现代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依托先进实验平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前沿技术覆盖广泛:课程体系涵盖集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具备系统分析、工程设计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及管理等工作。

三、就业发展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发挥专业优势:

科研与技术创新:在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工程应用与管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担任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或项目管理职务。

继续深造:攻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类、自动化类等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向学术研究或高端技术领域发展。


荣誉获奖


1.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及广东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2021年)


2.专业教师完成的教学成果获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018年)


3.专业教师获广东省本科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


4.专业教师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014年)



5.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立项单位


6.电科专业教师获第十届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中南赛区二等奖


7.部分学生获奖证书